论文获奖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科研学习>>论文获奖>>正文

浅谈区域游戏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发布者:姜新   发布时间:2017/9/1 8:41:44   浏览次数:7155

摘要:区域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幼儿发展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本文介绍了如何选择区域中的自然材料自然材料的一些保管方法,希望能充分发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 自然材料 幼儿

一、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也被称为兴趣角或活动区角,是幼儿园在活动室内或室外设置的,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练习、巩固原有的知识,并获取知识经验,以提供合适的活动区域、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情景化游戏形式,使幼儿得到可自主发展的场所。

区域游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幼儿喜欢的活动。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二、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最早取用自然中材料制成劳动工具以及生活用品,自然材料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周边有丰富的自然材料,不仅获取容易,而且适合孩子操作和学习,因此,幼儿园可以大量运用自然材料来开展教育活动,建设低成本、有质量,有特色。作为幼儿教师,更要认识到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价值。自然材料向幼儿展示着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在幼儿与自然材料的频繁接触中,他们会自觉地去观察、探索,以获得的丰富经验,同时演绎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才能激发幼儿"乐于动手""乐于学习""乐于探索"的兴趣为宗旨。

三、区域游戏中自然材料的选定

1.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安全性是教师选择材料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1]。同样,区域材料选定,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无污染、清洁卫生,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材料应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材料的操作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自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材料是否有直接操作性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教师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产生操作的愿望,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自然材料应该具有操作性仅仅是能让幼儿动手直接操作,而且是能引发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就是说,动手操作必须是建立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幼儿与材料的对话获得发展的,材料必须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才能够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以及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因此教师应在活动区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自然材料并保证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充分地互相作用。

幼儿的操作材料最好是活动多变、可拆可拼的,让幼儿通过手的动作来带动思维促进发展,同时考虑到玩具的牢固度,一定要实用、耐用,便于拆装和保存,可以收纳在纸箱内让幼儿自由取用。

3.把握新旧材料投放时比例适度

材料的新旧对幼儿的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新奇、新颖、新鲜的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孩子是如此,新材料的添加会立即引起他们的关注。新材料”不仅是指新添置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只要是他们没有玩过的材料,我们都应视“新的材料”,即使是已经用过几年的玩具或废旧物品。

研究者角色区投放不同比例的新旧材料与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新旧材料的数量相等,幼儿互相商量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就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当新旧材料的比例在1:21:3,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旧材料[1]因此,要把握适度,控制好新旧材料的比例。

4.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不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活动区域自然材料的管理

区域活动的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的可探究性和可变换性,而丰富的自然材料为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自然材料的收集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如:春、秋游时,收集落叶、野花、野草夏收秋收时节收集果壳、秸秆等。也可以幼儿随机的收集如:收集掉落的各色羽毛树叶、小贝壳等。教师鼓励幼儿动手对一些自然材料进行加工,再造出形象各异的作品,:麦穗粘贴、柳条编织、在水果上面展开联想,做出水果娃娃,对幼儿来说,亲手将自己收集来的半成品材料或废旧物品制作成活动区的玩具材料,却更有意义[2]。幼儿制作的玩具虽然简陋,但他们特别珍惜,而且可以发挥想象力来弥补它的不足,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通过收集材料这种途径,不仅丰富了活动区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也让幼儿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同时,还让幼儿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探索和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2材料的放置

教师把幼儿收集的材料投放到区角,同时引导幼儿将它们进行分类,做上小标记,幼儿根据标志将材料摆放,便于拿玩具材料保管是师幼共同的任务,幼儿是玩具的主人,也应是玩具的保管者,学前期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幼儿参加一定的保管工作,可以培养他们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建立活动区玩具材料的使用与保管规则,对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3材料的清洗、消毒维护

幼儿活动时,喜欢玩具放在地上,这样,玩具材料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污染,成为传播疾病的帮凶。一方面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把玩具随便乱丢,也不要把玩具放在嘴里,玩后要洗手。另一方面还要定期对玩具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此外玩具材料还要定期检查和维修,损坏的玩具材料会传达一些不好的消息,也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随时检查玩具材料的使用状况,悉心维护,随时修补。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加以配合。

总结大自然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堂,自然材料是大自然赐予孩子们的”“学具 区域游戏中使用自然材料,让每个区域都成为幼儿的乐园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动手动脑,创意发挥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在尽情地玩耍中获得了经验,也初步让幼儿感受到资源回收和在利用的价值[4],增添了环保意识,对幼儿以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27.

[2] 虞永平.幼儿教育活动大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41-42.

[3]杨枫.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12-114

[4]龚文倩. 幼儿区域游戏中废旧材料的使用研究[J]. 成才之路,2014,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