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长。因此,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也都不同,而且现在的父母也比较宠爱孩子。班里有几位小朋友喜欢依赖他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小困难,他说的第一句话总是老师,我不会或者是每当和小朋友遇到小磨擦、小纠纷时,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了。”孩子向我求助时,我总是很关心的说,没关系,老师来帮你,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里。老师忙的焦头烂额,而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之上。教师的“勤”不再是教育的良方,而变成了孩子成长的绊脚石。从这一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我发现:“勤”老师难教出“勤”学生。于是,我要尝试着做一名身懒而心不懒的老师。
一天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助做这做那的,我忽然想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呢?于是我对小朋友说:“今天老师非常累,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穿裤子好么?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其实我们班的孩子真的很能干,几个平时能力强的孩子,竟然穿”好“了,虽然他们的裤子穿的歪歪扭扭,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动手穿的;有个别穿不上的就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几天下来,小朋友们穿裤子的本领有了不小的进步。
经过这件事之后,后面我就越来越“懒“。手工课上我发下范例,让小朋友自己琢磨该怎么做;整理游戏材料时偷点懒,让孩子们在自己整理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养成责任感和做事有条理的习惯;孩子们一起玩发生纠纷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很多时候我会这样说:“那你们两个商量一下该怎样玩这个玩具吧。”把问题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 在有小朋友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向我求助:老师,我不会!我常常说:你试试自己解决,老师相信你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渐渐地,我“懒”了,孩子们倒变勤快了:见了倒在地上的椅子会不由自主的扶起来;发现正在伤心的同伴会主动上前安慰;同伴遇到困难孩子们会主动帮助他们;遇到两个人想要玩同一个玩具的时候,他们会商量着一起玩;遇到好奇的事情会主动问个不停。为了使孩子们变成一个“能孩子”,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建立常规,自我服务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促进身体健康,又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我们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受与实践操作,使幼儿学习自理的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全班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为种植角的植物浇水,擦桌椅,分餐具;幼儿脱下的衣物要求自觉折叠好并放入柜子里;将玩具材料在玩具橱里的摆放位置固定下来,并在玩具筐与对应的玩具橱上贴上卡通标志,让幼儿运用对应法将玩具送回“家”;午睡后让幼儿学习整理自己的床铺等等。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幼儿锻炼的机会多了,做事的兴趣提高了,也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2、角色转换,自强自信不同的家庭背景使幼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认识、尊重差异,善于引导,使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增多,不断扩大,并带动其他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美工区域中,幼儿对于纸制手工非常感兴趣,已不满足从幼儿园所学的手工技能,纷纷从家里带来了自己新学会的手工制作:纸挎包、手提包、纸拖鞋、纸风铃……这些制作又激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于是美工区、美术活动中,这些小朋友便成了“小老师”,向其他小朋友讲解、示范作品的制作方法。通过“小老师”这一角色的尝试,幼儿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学的幼儿从同伴那儿得到自己所缺少的经验,同样获得发展。教师则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依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双眼,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这“六大解放”让在迷雾中的我学着退到孩子的身后,有了培养孩子当班级“小主人”的意识和“放手”锻炼孩子的勇气。
所以我们不妨试试做一个“懒”老师。这里的“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应该是对教师目标的把握、时机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并不是当幼儿一要求马上就给予。当幼儿跑来告状时,教师应当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你试试自己解决!”“你和他商量一下该怎样办!”不是太严重的事,老师都不要插手,让幼儿自己解决。无论解决后是怎样,事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通过教师的“懒”、鼓励和教育,相信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渐渐长进,告状的事情也会渐渐减少了,还可以从中学会包容。
渐渐地,孩子们在慢慢发生着变化。一瞬间,我似乎找到了孩子们成长的金钥匙,也听到了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适当的放手,让我尝到了“偷懒”的甜头,孩子也收获了成长的果实。因为我的“懒”,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多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了,主动成长的味道浓了。我的工作“清闲”了,就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调整教学方法,体验和孩子们结伴成长的精彩生活。放开手,相信幼儿,“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的保护和包办代替”,做个“懒”得适度,“懒”得恰到好处的“懒”老师,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幼儿,才会培养出独立自主的“能孩子”。
上一篇:成长的路上--- 有你,有我!
下一篇:应对幼儿口头禅“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