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纲要》《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发展状态,幼儿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需要我们成人的精心呵护。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也许会发生一些令家长甚至老师“难以启齿”或难以接受和沟通的生理行为。虽然中国教育相对保守,但是幼儿的性教育并不能忽视。班级幼儿这学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自慰行为。弗洛伊德理论中就提到幼儿的性发育要经过口腔期、肛门期及生殖器期。3-6岁的孩子已经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称为“性蕾期”,若因一些身体或者外部原因很可能造成幼儿为了缓解情绪而进行一些不良的行为举措。
案例描述
案例一:因为场地条件的限制,我们班孩子有的睡平铺,而有的是高低床,小倪倪就是睡在上铺的一员。每天午睡起床,就会发现小倪倪满头大汗,枕头湿漉漉的。起初,我只是以为她是易汗体质,但天气还没有到炎热的季节,她的被子也不是很厚,怎么会总是出汗呢?而且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我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午睡的时候,我刻意留心了上铺的小倪倪。那天,我趁他不注意,悄悄的走进她。发现她闭着眼睛满脸憋的通红,原来,她的腿伸的笔直,似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把自己的身体硬邦邦的撑的直直的。她看到我才很紧张的放松了自己。
案例二:有一天在绘画活动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安安静静的完成自己的作品,只有苏苏不停跑过来,一遍一遍的问你:“老师!我画的对不对呀?对不对呀?”。当她第四次跑过来的时候,我突然很震惊,因为她的小齐刘海已经湿淋淋的了,还有点喘。虽然她跑上来的次数多,但是也不至于出那么多汗。我再次回答完她之后,开始关注她。没想到她回到座位,翘起二郎腿,使劲的夹。还时不时的用小屁股去蹭椅子的边角。我赶忙主动要求她把自己的作品给我看一看,她听到我要看她的画,她才放松了身体,拿着画纸走过来。后来的一段时间,她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我和她妈妈进行了沟通,她的妈妈显得十分焦急。
案例三:依依的奶奶经常询问我依依中午在幼儿园睡的怎么样了,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很忧愁。依依中午一直不睡觉,当问起她为什么不睡觉的时候,她就萌萌的对你一笑。后来我只有经常拿着椅子坐在她的床旁边,并要求她闭着眼睛不要睁开,一会就睡着了。那天,她的眼睛是闭着的,但是总感觉她在被子里动来动去,后来脸上还微微出汗了。我把她被子掀开一看,她显然被吓了一跳,愣在那里不知道该干嘛。只见她裤子脱了一半,手放在两条大腿上。我轻轻的问她:“依依你要上厕所吗”她摇摇头“那你把裤子穿好”。她立马提起裤子,愣愣的看着我,我什么都没说,默默的把她的手放在了被子外面督促她闭眼睛睡觉,她闭着眼睛不动了,可我自己却陷入了焦虑中。为什么到了中班,有这么多孩子都有着这样的“坏习惯”呢?
案例分析
因为这种类似的行为在本班已经发生多起,作为老师的我,思考了很多,也查阅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甚至通过网络医生进行过咨询。孩子们的这种通过外界的摩擦(比如上述案例中苏苏的椅子)、自身的用力以及用手去玩弄这些动作行为在儿童时期发生的还是非常多的,这些都属于一种自慰行为,通过对外生殖器的一种泛化的压迫,形成了很多习惯性的不良动作。
对孩子而言,她可能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去做,不能在内心深处去意识和理解它。这是因为儿童可以接受来自外界的性信息或性刺激。例如苏苏,其实她的妈妈也在家发现过她的这种行为,非常积极的经常和老师沟通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她妈妈总是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苏苏都是回答不知道。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她确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
通过思考和查阅了资料,我对产生这种行为的起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局部刺激
如蛲虫、尿布潮湿或裤子太紧等刺激引起外阴局部发痒,继而学会摩擦或者家长对孩子腿部、会阴区的刺激过多,包括清洁护理擦洗过频。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
2、心理因素
有的儿童因家庭气氛紧张、缺乏母爱、遭受歧视等原因,感情上得不到满足,又无玩具可玩,通过自身刺激来寻求宣泄,从而产生不良动作,通过自身刺激来发泄。
3、生理因素
缺钙导致的交感神经应激性增强。
4、其他原因:
现在电视电影尺度较大,对孩子影响非常的不好,在不小心观看到不良画面,或者有的父母在幼儿面前表现过于亲密,都会引发儿童的“性冲动”,也可能是导致不良行为的原因。
教育启示
对于幼儿的这种不良行为,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不能回避和任之发展,对于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通过和家长沟通及咨询,罗列了以下几种措施:
1、 如果住的楼层比较高,孩子没有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机会,家长就要把孩子带到楼下,让孩子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尽量减少一个人玩耍的时间,这很重要。平时通过给孩子一种新的、能热衷地玩的东西来改变环境。
2、 知道孩子总是用椅子自慰(例如案例中的苏苏),就要把椅子暂时收起来(我们已经给苏苏换成了圆凳子,方凳子有棱角。)
3、家长不要吓唬孩子,不要因为这种行为就去打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和爱抚,教师也要时常鼓励幼儿。让孩子常洗手,可以预防性器官的感染。
4、家长可在医生帮助下,认真检查小孩身体局部是否存在不良刺激因素,若患有蛲虫、外阴湿疹等疾病时,应及时医治。
5、养成小孩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晚上不要过早上床,醒后不要赖床,保证午睡质量。以减少行为的发生。
6、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幼儿不良的动作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时,要装作若无其事将孩子抱起来走走,或给一些对幼儿具有更大吸引力的玩具、卡通片等,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作为教师,对幼儿无论是从身体上、心理上都要有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不能因为害羞或者难以启齿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积极与家长沟通,寻找解决方法。也许,有的家长心里上并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但是,只要我们用对孩子的爱和真诚的心去沟通,相信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了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努力,愿每个孩子永远都像阳光般灿烂。
上一篇:逆风奔跑的孩子
下一篇:寓体育游戏于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