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发光的鞋子
案 例
进入中班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爱臭美了,特别是女孩子穿了新裙子,肯定要在大家面前转个几圈,那表情别提多神气。就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裙子是多么的漂亮。得意洋洋的沉醉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眼神中,赞扬声中。雨果小朋友也不例外。
早晨我在教室门口接待孩子入园时,听见楼梯上传来了响亮的歌声。我一看原来是我们班雨果小朋友唱着歌儿来了,两个小辫儿还甩来甩去的,步伐坚韧有力,看见我笑眯眯的打招呼:“老师,早上好!”说完就低头看自己的鞋子。走近我才发现原来雨果今天穿了一双新鞋子,而且会发光!看我没说话,她又加重步伐在我面前晃悠了两步,就怕我看不到她的鞋子。
“哟!雨果的鞋子真漂亮,还会发光呢!”我满脸惊讶地说。
雨果得意洋洋的说:“这是新鞋子,妈妈刚给我买的。”
“今天,老师也穿了新鞋子。咦?我的怎么不会发光?”
“老师你要用力跺脚,一跺脚就发光了。”一边说一遍示范她那标准的跺脚动作。
听了她的话我就跺了两下,没有任何反应。
雨果见了着急的说“要用力才行!”
于是我又用力的跺了两下,还是没反应。
雨果蹲下来看看我的鞋子说:“老师,你买的鞋子是不会发光的。你看我的鞋子有灯!”她指着自己的鞋子认真的说道。
“噢,原来我的鞋子没有灯,难怪不会发光呢!有灯就会发光了吗?”
她想了一会儿回答我:“可能里面还装了两节电池。你要想穿我这种的鞋子,就要重新买一双有灯的才行。”
看她一脸自信的样子我决定和她继续讨论下去。于是我回答她说:“那行,明天我就去买。但是你要告诉我它的开光在哪?”
听我说完,她立马低头找起了,左看看右看看没有,鞋底看看还是没有。站起来很肯定的告诉我:“这个鞋子没有开光,只要用力一跺就行。”说着又示范了起来。说着说着又有几位小朋友围了过来,雨果不厌其烦的展示着她那会发光的鞋子。“这个鞋子我也有。”“我还有会响的鞋子呢!”“她鞋子里有灯,所以才发光的。”“不对不对,她鞋子里装了电池,是那种小小的电池。”……小朋友们讨论的还挺激烈的,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展现出来。
反 思
讨论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孩子们对会发光的鞋子原理是不清楚的,我的提问只是激起了孩子们的欲望。而中班的孩子求知欲是很强烈的,我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解惑呢?这短短几分钟的讨论决定了这里不会像集体活动一样有计划,有总结。在这里,孩子们充满了自由探索欲望、有着不受约束的需求。教师无法像备课一样做出很多预测和小结,遇到新的问题也无法解决,讨论到最后并无结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探索工具,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中班的幼儿是一个敢于提出问题,大胆猜测答案,能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的年龄段。“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是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人喜欢的隐喻。也是值得我反复揣摩的一句话,因此我也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1、材料的收集。
会发光的废旧鞋子、各类需要装电池的玩具、各种电池的收集。向家长进行材料的收集,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一方面也让幼儿了解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2、一探究竟。
鞋子为什么会发光呢?里面真的有两节电池吗?它的开关到底在什么地方?种种问题等待着我们孩子来解答。根据这些问题,我设计了很多科学小实验,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去体验。通过我们对鞋子的解剖了解到,原来鞋子里面真的有电池,有的鞋子里有2颗纽扣电池,也有三颗的,除了电池还有线路和发光管三样东西。纽扣电池又兼起开关的作用,鞋不受力时,电池之间是有间隙的,管子不发光,脚踩下时,电池之间接触,接通电流,管子发光。也有的鞋子用的是震动开关,每震动一次就会发光一次。
3、认识新事物—电池。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电池很感兴趣,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更喜欢问一些跟新事物有关的问题,但部分幼儿对电池的认识还不够。于是我们开展了《认识电池》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电池及其作用,知道用过的电池的处理方法,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活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家也担任起监督的工作,家长反馈效果较好。
4、我是科学家。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有的想成为画家、有的想成为舞蹈家、有的想成为钢琴家,也有的想成为科学家。在班级的科学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纽扣电池、普通电池(1号、5号、7号)、电线、各种灯泡和各色灯管。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发现惊喜的那一刻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不断尝试,小灯泡亮了。从孩子们脸上流露出的喜悦表情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幸福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老师!这让我对接下的活动更加有信心了。
5、快乐分享,共同成长。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性,同伴之间聊天也会说到家里的玩具装什么什么样子的电池。于是我想继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并设计了一个分享的活动《安装电池》。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电池。在“手电筒不亮了”“玩具车不走了”环节中幼儿基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在安装电池时,知道要看清电池的“+ -”极标记。通过活动,首先让幼儿了解一些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然后让幼儿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再次增强环保意识!很多家长反映幼儿在家也会寻找用电池的物品探索其奥秘。整个活动以幼儿的探索为主线,以给玩具安装电池为兴趣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在丰富的操作中发现电池的神奇!
6、保护电池,爱护环境。
经过前期的学习,幼儿了解到电池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也可以破坏我们的环境。知道用过的电池要收集起来送到电池回收箱里。本次活动幼儿分组制作电池回收箱,并画出相应的标记。电池回收箱制作好投放在幼儿园里,一天天的积累电池箱也却来越沉,孩子的自豪感也越来越浓。班级对电池的探究告一段落了,但孩子对生活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在会“发光的鞋子”下产生的这一系列的活动也让我有很多的感悟。有时候并不是老师在指导幼儿,往往是幼儿在引导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认真对待孩子的各种问题,不要怕问题。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不仅仅是幼儿的成长,更是老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下一篇:逆风奔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