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摘要】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在幼儿园中,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调查表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班级环境创设尤其在幼儿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了互动效应。
【关键词】:班级,环境,创设,教育
幼儿园班级室内环境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有机部分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让环境成为课程搭建平台”的口号,使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及群体——班级的环境创设的意义更加显而易见。本研究试图对现在环境布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班级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影响幼儿发展水平的四大因素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及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环境通常被人称为“隐性课程”,因为环境是“无声教材”,是通过幼儿各种感官潜移默化对他们产生影响,进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反之,教师如果不能有意识地设计和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调查表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 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 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 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大多是废旧物品)也是主要的部分, 让幼儿对废物的进行创造,使幼儿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利用废物,化废为宝,能从小使幼儿养成珍惜物品,不乱丢废物的好习惯,并且对从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以看出,环境的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关注的话题。大家认识到环境与孩子始终是共存的,孩子依赖环境并作用于环境;而环境的创设来源于孩子并反映孩子的生活。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体现了真正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班级环境的互动情况。
(二)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幼儿与班级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三)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班级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家庭化的环境创设,如何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并学会生活。
所谓“家庭化的环境”是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家庭对于孩子的持久影响而创设的一种具有家庭特色、温馨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小班幼儿,刚入园存在着“分离焦虑”的现象,而家庭化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因此,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学会了生活。
幼儿有家一样的感觉首先是来自幼儿园一日生活。因此,教师对于盥洗室、午睡室等环境的创设要处处考虑到“人文”二字,比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由于不熟悉环境,不太习惯在园入厕,常常憋尿。幼儿园可为班上配置了小马桶,幼儿看见和家一样的坐便器,很新鲜,也愿意在园入厕,从而也养成了幼儿定时大小便的习惯。另外,水池边的小镜子周围也可以以幼儿的喜爱,采用不同的造型图画,时刻提醒着孩子要讲卫生。教师还可以在水池边、便器旁、毛巾架上贴一些图标,暗示孩子正确洗手、节约用纸、把手擦干净等,在家庭般的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其次,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馨。如:小班教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布置娃娃家的环境,娃娃的相框、餐具、小床、炉子无不体现家里的生活。而图书角的地毯、靠垫让幼儿有种在家看书的舒适。幼儿在游戏中交流,彼此增进感情。同时家庭化的环境布置体现了它的功能并发挥着教育作用。
(二)环境创设的趣味性,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因此,趣味性的环境更容易吸引孩子去操作、去探索,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如:新入园的幼儿最喜欢“娃娃家”,因为对家庭生活的依恋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幼儿在“娃娃家”游戏的时候,通常会拎着菜篮子到处跑,寻找不到所要买的东西。因此,教师要把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并在游戏中随着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变化随时增设和改变游戏角,让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个更好的交流机会,并激发他们积极探索,发展创造力。如在计算区,可放置图形拼贴、套杯、数字火车等;在美工区的印染画、棉签画、摇摇乐、泥工、手工等让幼儿大胆尝试;科学区放置各种干果、各种水、各种乐器等,让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从而自主探究神秘的世界。走廊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来往较多的地方,可利用走廊的一面墙布置了“能干的小手”幼儿作品展,收集了每个幼儿的绘画作品,参观时他们交流讨论着,使走廊也成为他们探索、学习的新天地。
(三)环境创设的互动性,给予幼儿敢说、敢动手的氛围。
在一些幼儿园还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参与机会少的现象。而这些环境的创设只考虑了教师的设想及愿望,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和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环境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只有教师转变观念,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及需求,然后多倾听孩子对于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激发他们与环境互动起来,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老师可利用教师墙面的空间创设了光荣榜、绘画展等园地或让孩子参与创设,好展示幼儿的学习结果或让他们能大胆的自我表达。如在讲述活动的版面“我爱吃的水果”,及研究性游戏版面“好吃的蛋糕”等,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所想的、所要做的尽量去满足。通过收集各类图片、杂志、照片、绘画、手工等多种手段来布置环境,这样幼儿在尽情的说说、剪剪、画画、贴贴中积极大胆、自主的去表述去展现。所以,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多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会。
(四)动态化的环境创设,有助于不断调整幼儿的知识经验,从而提升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环境中另一个弊端就是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往往花了大力气精心布置,从而舍不得更换。但是,所忘记的是环境的创设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随着幼儿的需求不断变化着。那如何做到具有动态化的环境创设呢?
1、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
当教师发现现有的环境创设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已有的经验时,就要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及时变换创设。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而幼儿从中便能获取更多更新的教育信息。
2、创设的方法可以多样。
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创设环境。如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从而创设出不同教育价值的环境。另外,可以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的,幼儿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如果仅仅由教师单方面决策,只会在无形中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教师在创设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好吃的蛋糕”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张贴幼儿收集来得不同蛋糕及师生共同设计的制作流程图,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也大大提高了环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3、创设环境的生动、直观性。
动态化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和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可将每一个幼儿的心愿都写在墙面上,使环境变得更生动、拟人化了。如:在幼儿刚入园时,他们刚走出家庭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非常依恋自己的亲人,产生入园焦虑,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因此,可以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开学初带一张自己的照片来,创设一个“宝宝照片”的墙饰,可以让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这样无形中使幼儿和环境“对话”,从而幼儿之间的亲近感就会油然而生。
4、研究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创设,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创设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教育环境,积极发挥幼儿的感官作用,对于激发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可在教室一角建立了“环保小区”,让幼儿收集各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并分类摆放。原有的图书角张贴了许多动植物的图片,投放了一些动植物的书籍,通过让幼儿自由观察、讲述,萌发幼儿对动植物的怜爱之心,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懂得同情、保护动植物,增进幼儿爱护动植物的情感。在教室门口的走廊里,不仅要饲养小金鱼、小泥鳅、小乌龟、螺蛳等,还有各种植物如:芦荟、仙人掌、虎尾兰、樾树、吊兰等,并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来了青菜、大蒜、萝卜等,孩子们经常会自觉地去观察,并为小动物喂食、换水,为植物浇水、修剪黄叶等。十一国庆之际,教师可与幼儿一起从网上、书上、报纸上收集一些关于北京建筑物的图片、小知识布置成墙饰,并带领幼儿一起观看“首都北京”的录象等,让幼儿初步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圣诞节结合元旦,也可以发动幼儿从家中带来了圣诞老人的图片、圣诞树、新年贺卡、对联等,让幼儿感知过节的快乐情感……以上这些优美环境的创设,不仅缩短了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还激发了幼儿关心动植物,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
还可以让幼儿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牌,如有“不随地吐痰”、“请爱护花儿”“严禁抽烟”“节约用水”等内容的字画,有针对性地挂、立在幼儿园教室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提醒小朋友,要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同时也对教师和家长也起了一定的警示作用,让幼儿参与“绿色环境”的创设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变废为宝的节约观念,又培养了他们创新能力,同时也美化环境,还进行了环保宣传。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在一起利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酸奶杯、碎布等废物,改作游戏材料,布置活动室和幼儿园大环境创设,使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减少垃圾,利用废物节省材料的意义,从中也培养了幼儿的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这些废旧物品主要由家长协助收集。结合幼儿爱唱、好动、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还可设计和创编各类游戏,把“绿色环保教育”灵活巧妙地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这些渗透着环保教育内容的活动丝毫找不到说教的痕迹,让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既获得了知识,愉悦了身心,又积累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大大提高了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班级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以“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幼儿使用的环境材料,大多是取自身边的资源废旧材料 。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勤俭, 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同时帮助了幼儿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或仅有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要在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中, 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 与幼儿“对话”, 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幼教工作者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 让幼儿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张金梅,《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一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 》,《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第120页
[2]施燕,《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第46页
[3]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3页
[4]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89页
[5]袁爱玲,《学前教育创造课程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93页
[6]袁爱玲,《幼儿教育心理学》,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3年第159—160页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2—105页。
[8]卢梭:《爱弥儿—论教育》,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第203页。
上一篇:新入园幼儿家长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音乐:亲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