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教育教学>>教育心得>>正文

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发布者:言彩云   发布时间:2018/6/30 10:37:29   浏览次数:1309

幼儿由于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掌握的知识、获得的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利用,注重发掘常规的教育功能。通过常规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幼儿对生活知识、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目的性与意识性得到增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自理自律能力。一个班级一套好的常规管理,会使幼儿的生活学习的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即是常规的管理,就得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组织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

规。坚持一惯性、一致性,灵活性的原则。那就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除了严谨的按照时间来安排进行各项活动,更多的是在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说,我们很注重孩子的礼貌意识的培养,每天我们都会与幼儿与幼儿的父母主动打招呼,并要求每一个幼儿都得与我们打招呼。又如:培养孩子的自查意识,我们会在活动时要求孩子时刻检查自己的玩具、衣物、书本等一系列的东西是否归位,是否注意了自身的安全、卫生等。在集体活动中不不断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交往意识。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

在班级的管理中,我倡导使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培养幼儿“主人翁”的意识。孩子只有把自己当作“主人”才会在平时对自己严格约束。曾,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现象:班级里的图书一开始是我和班上的老师们在校园图书馆借来的,一段时间后发现图书基本都被撕坏了。到学期结束后,完好的图书一本没有。后来我和班上的老师倡导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图书从家中带到幼儿园来看,看完后可以带回家,孩子们基本都会带。不一样的是,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图书很爱惜,只要发现有一点破损之处,便会要求我给他们修补一下,并且我还发现孩子们学会了礼貌地相互借阅,而不是从前的争抢。通过这一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知道图书是自己的,相当的爱惜,因为他们是图书的“主人”。同理,只有孩子们把班级看成是自己的,才会去爱惜班级。所以培养孩子成为班级“主人翁”是很必要的。即然孩子们成为了班级的主人翁,那么班级内的一些日常规的制定就可以“交给”孩子们去完成了。作为常规的制定者,孩子们对于这些常规的遵守定然是积极的,我把这种常规称之为“积极的纪律”。这样的常规是以尊重孩子为基

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