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摘要】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作为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指导 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有着不同的反映和特点,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一、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提供合适、充足的玩具
针对小班幼儿的生理、心里发展所处的阶段性,以及受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在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幼儿较为熟悉的内容,使角色游戏进行时有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安排准备游戏材料时,应充分注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看到同伴在玩什么,他也想玩什么,因此,常发生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的小矛盾。为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合适主题的形象玩具,以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提供的形象玩具应是符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幼儿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其次,要为幼儿提供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但同一类玩具准备的数量要充足,以满足这一年龄幼儿平行游戏的重要。
此外,教师应该随时补充或更换教具和内容,来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加游戏。在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对幼儿熟悉的游戏情景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幼儿往往会对熟悉的玩具觉得“没劲”,此时,若变换一个小小的玩具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例如,在“娃娃家”的图书架上放一本书,“妈妈”便会给娃娃讲故事。教师也可以不要一次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也可定期在游戏区投入新材料。
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参与游戏以间接指导为主
教师是角色游戏的指导者,应从支持者和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其游戏的经验和技能是差的,需要教师的参与,给幼儿作出角色的行为范例,以帮助幼儿学得基本的游戏经验。最初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平行游戏来影响幼儿。例如,引导幼儿玩“理发店”游戏时,启发性的问:“小朋友头发这么长的,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道具事先放在玩具架上。又如,当教师发现几个想当医生的幼儿在“医院”里不知干什么时,教师就抱着娃娃来到了医院,要求医生给自己的娃娃看病。
间接的指导方法在小班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出示玩具或玩具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或影响游戏。教师参与小班幼儿的游戏,一定要逼真,富有真情,幼儿就会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因为小班幼儿特别善于模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自身对游戏的积极情感和扮演角色去感染影响幼儿、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教师有意识地扮演各种角色,并以角色的口吻与幼儿进行交流,也能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还要适时的鼓励,也是调动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积极性的方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
三、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教师应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知识能力缺乏,尤其受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影响了小班幼儿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因此,特别需要教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最为贴近,能使幼儿在“家”的氛围中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多向孩子提问:“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什么?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娃娃病了怎么办?医生是怎么给病人治疗的?”等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接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还可结合参观、访问、谈话、游戏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角色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充分利用谈话
角色游戏是一种无言之教。它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更不是传统模式中的讲解、灌输、示范和简单模仿。它是由教师运用艺术化的教育手段,运用媒介,更多的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愿望,推动游戏的进程和发展。教育者必须牢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要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少说话、后说话,甚至不说话。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再运用游戏后的谈话,可逐步提高幼儿游戏的有意性,游戏行为和语言表述的同步性,角色和行为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
小班幼儿游戏后的谈话以再现式和教师谈话为主。再现的重点应是幼儿对玩具的操作和游戏行为与角色的关系,以引起幼儿对角色的重视,并逐步理解游戏动作的目的性。谈话的重点应结合游戏的内容,谈幼儿对同伴、对玩具、对常规的态度等。谈话时,最好以角色的身份,多用游戏的口吻,并注意帮助和吸引幼儿参加到谈话中来。
总之,角色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有着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激发小班幼儿做游戏的方法还是很多。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兴趣和要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适当的角色游戏,及时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从而促进幼儿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加以在成人的指导和启发下,小班幼儿也一定能愉快地开展角色游戏。
【参考文献】
[1] 赵莉. 当前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及指导中在的问题与对策[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 [2] 姚林芳.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3] 陈瑜.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 教育科研论坛.2008(08)
[4] 吴美云.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8(02)
[5 ] 李霞. 角色游戏主题的深化与转换[J]. 幼儿教育. 2000(06)
[6] 刘军.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0(S6)
[7] 孙民从. 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J]. 学前教育研究. 1998(04)
[8] 黄娟珍,丁昀.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及其指导[J]. 学前教育研究. 1998(06)
[9] 张婷. 关于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与建议探析[J]. 时代教育. 2012(12)
[10] 李丽. 幼儿园如何开展角色游戏活动[J]. 学园 2015(02)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