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获奖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科研学习>>论文获奖>>正文

孩子哭闹,我该怎么办?
发布者:言彩云   发布时间:2017/8/31 15:28:29   浏览次数:1139

【案例背景】

幼儿园的孩子小而多,幼儿园老师遇到孩子哭闹的频率也就会比家长们多得多。所以,孩子哭闹不仅是家长的最大烦恼之一,也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最大的烦恼之一。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哭闹呢?哭闹,也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北京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r.魏说:“其实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就是管情绪唤起的那部分要比管理智的那部分发育快得多。我们成年人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会用自己的理智来调节,比如你自己心里可能会这么想:老张不借钱给我,我有些生气,但是他大概也有自己的难处吧。’‘比赛输了,我很难过,可谁叫我技不如人呢。或者你会抑制自己的冲动,老板这简直就是故意刁难我,可我还是忍了吧。但孩子不一样,他的理智脑要到20岁以后才完全成熟,情绪脑就发育得比较快,你看你家孩子,很小就会喜怒哀乐,各种基本情绪都有了。所以,当他情绪上来时,他的理智脑管不住,没法跟自己的情绪脑说道理,也就没法抑制一阵阵的冲动,就容易生气、发怒、甚至哭闹同时他还提出解决孩子生气、发怒、甚至哭闹的方法是要让孩子学会描述、思考、反思情绪看到魏教授的观点,我内心被深深触动。孩子发脾气因为们还只是个孩子。那不是她不懂事,而是她大脑还没有发育到用自己的理智来调节那个阶段。

【案例描述】

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活动笔画一瓶花。这是一次写实绘画活动。孩子们便6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很快便来到了孩子们创作绘画作品的环节我也开始进行常规巡视指导。突然蓓蓓大哭起来边哭边迅速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三步并两步地跑到我的面前

我疑惑的问蓓蓓怎么了?

老师……老师……”蓓蓓哭的很用力,连说话都有点打结了。

这时我并不着急,而是拉着蓓蓓的手,同一起坐在了小椅子上安抚地轻拍着的背蓓蓓哭了一会儿,终于缓了过来,这时我帮她把眼泪擦了擦,慢慢的轻声地问:现在好点儿了吗?感觉怎么样?

好点儿了贝贝带着鼻音委屈的说。

你刚才为什么哭的那样伤心呢我又问。

因为朱育豪拿了我的蜡笔又说不是我的是他的!”蓓蓓非常气愤并且强调“蜡笔盒上还有我的名字呢我认得

你因为这件事情生气了嘛我接着问。

对,很生气蓓蓓重重点了点头。

这时我已经看到蓓蓓所指的那盒蜡笔的盒子上确实有蓓蓓的名字,但我并不急着带蓓蓓去要回那盒蜡笔,而是接着问:你是因为豪豪用了你的蜡笔生气的哭还是因为他说那盒蜡笔不是你的而生气的哭呢

蓓蓓想了想说豪豪笔不是我的我才生气的哭的

现在我们找到了你哭的原因但你觉得哭能让豪豪把那盒蜡笔还给你吗?我又问

不能蓓蓓有点沮丧了

对呀,哭也不能让豪豪知道他错了你的更不可能还给你。那该怎么办呢?

蓓蓓想了会儿说那我们直接把蜡笔回来吧

我摇了头说我觉得不行诶你直接‘抢’回来豪豪哭了怎么办呢?因为他一直以为那是他的蜡笔呀!”

那怎么办呢?”蓓蓓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你觉得我们帮豪豪找到他的蜡笔,让豪豪和你的蜡笔到了他们小主人的身边怎么样?”我帮着出主意。

好!蓓蓓笑了。

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你还哭吗?”蓓蓓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不知道又皱了皱小鼻子我尽量不哭

我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点了点的小鼻子相信你一定不会哭了,你会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我又指了指小朋友们,对蓓蓓说:你看小朋友们都不画画只顾着看着我们呢!我们还是赶紧找豪豪的蜡笔吧!”……

案例反思

上述的案例我坚持了魏教授的三步走”原则也就是让孩子学会描述、思考、反思情绪

第一步,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当蓓蓓的情绪很激烈时我并没有强制蓓蓓停止哭泣而是等蓓蓓的哭声缓和了这时我抛出你现在好点儿了吗?感觉怎么样?”。蓓蓓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用语言来描述情绪的时候,也就是她对自己情绪进行定义的时候,这时候大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使用,能帮助她理解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安抚她安静下来。

豪豪错拿了蓓蓓的蜡笔,蓓蓓觉得很委屈你是因为这件事情生气吗?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就是帮助蓓蓓进一步描述的情绪。

第二步,引导孩子分析情绪

我说:你是因为豪豪用了你的蜡笔生气的哭还是因为他说那盒蜡笔不是你的而生气的哭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帮她思考情绪。引导孩子想一想她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会消除掉这样的负面情绪。蓓蓓很快表示是因为豪豪说蜡笔不是她的而生气到哭的。事情进行到这一步,蓓蓓的情绪已经完全的平静下来了,这时我便引导蓓蓓来到“三步走”的第三步。

第三步,引导孩子反思情绪

我通过问题对呀,哭也不能让豪豪知道他错了拿了你的不可能还给你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去反思自己的情绪,并且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蓓蓓通过反思自己的情绪,发现她哭了一场蜡笔还是没有要回来,并且在我的引导下试图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理解别人的情绪。因为这一系列的引导,蓓蓓最终没有把自己的蜡笔“抢”回来。

运用了魏教授的“三步走”对付这种情绪失控的小孩不仅理解了孩子,解决问题,而且引导他们体会他人的感受。其实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按摩心理学发现,人的情绪不是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被别人误解了,你就会很生气。但如果你认为,这个误解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家沟通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有些事情互相没讲清楚,那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会积极地化解误会了。

在上面的案例中,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生气哭闹了?首先是认知,改变了孩子对事件的认知,也就改变了的情绪。

教孩子千万别贪心,孩子不是机器人,只要一次设定指令,就能够一辈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是个过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过程,给他们耐心,并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帮他们引导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