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年级组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班级天地>>小班年级组>>正文

案例:亲亲美人鱼的传说
发布者:甘霄丹   发布时间:2017/5/9 8:37:09   浏览次数:1089

亲亲美人鱼的由来

妙雨把她的宝贝四条小金鱼带到我们班后,便告诉小朋友,这可不是普通的金鱼,是四条美人鱼,最近小朋友在学新的律动《亲亲美人鱼》,妙雨自然地喜欢让大伙叫这些“小家伙—亲亲美人鱼。

精心的照顾

我们把美人鱼的新家安置在自然角,亲亲美人鱼的到来,使孩子们增添的许多的乐趣,每天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会来照顾美人鱼,有的喂鱼食,有的跳舞,有的说着悄悄话……

所有人都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对亲亲美人鱼的爱。

离别的忧伤

亲亲美人鱼收到了大家的几天的“热情款待”后,浮在水面上,一动也不动了。孩子们陆续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您快去看看亲亲美人鱼吧!太阳都晒屁股了,她们还在睡懒觉,叫也叫不醒!”于是我过去观察,有的幼儿猜测:“美人鱼是不是不高兴啦?”有的幼儿担心:“美人鱼是不是生病了?”有的幼儿好奇:“美人鱼是不是不喜欢新家啊?”……时间滴答滴答的走着,小朋友也在安静的等着,可是美人鱼再也买有醒来过。

妙雨哭着跑过来伤心说:“老师!亲亲美人鱼是不是死了?”乐乐说:“她就是死了,不是睡懒觉。”话音还没落,妙雨已经嚎嚎大哭起来了,孩子们忙着安慰她。琪琪说:“我们把美人鱼埋起来吧?”妙雨哭着说:“就埋在幼儿园吧!我们想她们时就能过去看看。”经过大家商量,我们把美人鱼埋在了幼儿园的玉兰树下,并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

巧妙的提问

回到教室后,小朋友都苦着脸,就连平时爱说话的小雨都变得沉默了许多。到了该找出真凶的时候了,大家都一致认为凶手就是乐乐和彬彬,而且指责声一声高过一声。

第一次提问:“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是凶手呢?”牛牛说:“因为他们总喜欢喂鱼,没到吃饭的时间也喂,叫他们别喂了,就是不听。”楷楷站起来说:“就是乐乐把不喜欢吃的青菜,扔给了美人鱼吃的。”“还有彬彬总是喂很多鱼食,把美人鱼都撑死了。”小鱼继续说道。教室里,越来越嘈杂,纷纷嚷着让他俩赔美人鱼。

第二次提问:“既然大家都说美人鱼是撑死的,那么你们说说,美人鱼一顿吃多少?一天吃几顿?才合适?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小鱼说:“我家里养了好多鱼,回家我问问爸爸,问过了告诉大家。”

第三次提问:“大家不要着急,这样吧!我们都回去了解一下,有关金鱼的事情,记录下来,下次我们再来一起讨论,好吗?”

调查和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孩子们在调查表上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通过分类和整理,我发现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饲养环境。2、水质。3、喂食。于是,我们坐下来一起讨论,并统一了已经意见:我们选择一个足够大的鱼缸,因为金鱼对氧气的需求很大,大鱼缸是保证鱼的健康的关键。给金鱼换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换,而要在自来水中加明矾、用雨水或把自来水在脸盆里放三天再用;给金鱼喂食每天喂几粒就够了,喂多了会撑死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调查途径比较多样化,有从父母家人那里了解的,有从鱼食说明书上了解的,有从卖金鱼的老板问来的,还有从电脑手机里调查的。通过这次的小调查,孩子们还学会了如何多途径地收集信息。

此外,为了解决大家分别喂食,导致金鱼吃得过多的情况,孩子们还商量出几个比较合适的喂养方式:比如:1、每天一个值日生,轮流喂养小金鱼。2、喂一次必须做一次标记。

请幼儿轮流当值日生,除了做好班级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要参与自然角的管理。这样幼儿能感到自然角是他们自己的,不但树立了主人翁意识,还能在管理的过程中,激发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劳动的习惯和兴趣。

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如:动植物、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等。

自然角成了小朋友充分发挥爱心,接受情感教育的桥梁,成了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发展观察能力的纽带。孩子们在与动植物的接触中探究和发现,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建构知识,从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不仅如此,孩子们在亲身经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了科学思维的品质,学会了学习。

从幼儿照顾小金鱼的结果来看,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仔细分析整个过程中: 孩子们从刚开始的的喜欢小金鱼,给小金鱼盲目的喂食;到了解如何喂养小金鱼进行有办法的照料;仅对小金鱼的认识就有所提高;照料方法也更科学;喂养的态度也更加谨慎。虽然在他们身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逐渐学会了寻找自身的不足,积极地寻找方法解决,对自己的错误自发地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变化是可喜的,他背后蕴藏的价值比结果本身更为可贵。

于是,我也请我们班的孩子动手记录,给每个组发一个小本子,挂在自然角旁边,放手让幼儿去记录、观察、饲养,不但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对小生命的热爱,同时也能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任务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幼儿对金鱼的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拓展了认识经验;同时学会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尝试通过收集信息、调查解决问题;还学会了用图画和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以及和同伴大胆的交流、共享各自的经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无论是探究能力、记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因此,老师的支持是有效的,推动了幼儿的发展。

成长

通过解读这个案例,我欣喜与幼儿的转变和发展,他们的发展不仅来自于能力的提高,还来自于行为的转变,更来自于个性品质的提升。但这个案例中也有遗憾,例如:如何引导幼儿更加有耐心、有责任心地照顾动植物;如何引发幼儿对动植物的进一步探索;如何关注幼儿的差异性;如何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通过极力孩子探究动植物,萌发他们对自然、对科学的敬畏和尊重,萌发他们对自然、对科学的崇尚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