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年级组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班级天地>>小班年级组>>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发布者:甘霄丹   发布时间:2016/11/28 16:19:12   浏览次数:1027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摘要】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给孩子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童画的国度就会漫延。在童画的世界中,孩子们释放自我,展示个性,手、眼、脑更加协调,特别是想像力、创造力的激发,更促使孩子们潜能的挖掘日渐深刻。孩子们的每一笔都是成功的开端;孩子们的每一抹色彩都在憧憬未来的蓝天;孩子们的每一幅画都能走向世界的前沿!童心画世界,童心大世界,与孩子们一起自由翱翔吧!

关键词】:绘画,想像力,创造力,兴趣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在绘画中,幼儿表现的是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三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困难,因为这时的幼儿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

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还不具备创造形象符号的能力,这一年龄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师灌输,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导致幼儿不爱画画,害怕画画。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乐画、想画、爱画,从而真正让幼儿成为绘画的主人?为此,我在小班开展了“让幼儿爱画画”的研究活动,通过组织观察、开展手工活动、色彩游戏、几何图形拼画、添画、注重过程评价等形式,逐步消除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恐惧,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通过此活动我发现小班绘画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往往选择过多过难的内容。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不能较好地控制手的绘画运笔动作,教师选择绘画内容不当会致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令人失望。

(2)、教师较少关注幼儿的绘画过程,因此,往往因为看不懂幼儿的绘画作品而指责幼儿。如果经常受到教师这样的指责或批评,幼儿就会失去绘画的兴趣。

(3)、在绘画教学中,幼儿缺乏对事物的感知和观察,大多数只看教师的范画来练习,因此,由于对事物的经验少之又少,幼儿的作品在形状、颜色上与事物的真实面目完全不相符,或者对教师规定的绘画内容毫无兴趣。

(4)、教师不敢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绘画、涂色,生怕他们乱涂乱画,或者弄乱了色笔、蜡笔、纸张等。

(5)、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把全班的幼儿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对能力弱的、胆小的幼儿的耐心指导,致使这部分幼儿对绘画产生恐惧心理。那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性绘画的兴趣,使幼儿快乐作画。

兴趣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速度。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绘画兴趣。

二、教会幼儿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 ,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

采用游戏的方法。

(1)、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在轮廓中涂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如:请幼儿涂红苹果等。

(2)、添画游戏:添画游戏就是教师画出一副图中的主要形象,然后在已有的画中添画成完整的物体,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如:小班美术《手印想象添画》,向幼儿介绍这是一本武功秘籍,功夫就在上面,想看吗?一种新本领,叫五指神功,想不想学?以这种方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这就是神功秘籍中的第一招:描手印。教师示范描,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在教师用提示的方式下,请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姿势。并说出像什么。教师指导幼儿练习描手印(用手指做笔)。请幼儿再来看看像什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想像能力。通过师傅传授五指神功秘籍的情景游戏,让幼儿能根据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像,添画成完整的物体。并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音乐游戏情境: 充分调动小班幼儿的情感力量,萌发和强化他们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在进行横竖线交叉画网格这一技能的学习时,设计了“网小鱼”的音乐游戏情境,用鱼网网住幼儿,幼儿积极参与,并且能兴致勃勃跟随教师一起来观察鱼网,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轻而易举地为横竖线交叉画网格奠定了物象基础。又如在《大雨小雨》美术活动中,这是以画长线条和短线条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了音乐游戏情境,教师事先在纸上画大雨小雨,并与幼儿一起扮演“大雨”和“小雨”,通过视频,音乐,舞蹈等形式,下出美丽的大雨和小雨,使幼儿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4)、为了使幼儿绘画活动更直观,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幼儿一起把采集的树叶撕成不同的如造型,启发幼儿拼贴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如小花,小草,小房子等。

(5)、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可以在活动中为幼儿设置好玩的游戏情境,比如在学习画螺旋线的时候,请幼儿帮助小猫咪绕毛线,边念儿歌:“绕毛线,绕毛线,绕,一圈一圈往外绕,毛线团绕好了”,一边提醒幼儿从中心一点向外绕线条的过程,再提醒幼儿大胆的绕出各种颜色的线团,孩子们在活动中 “玩”的不亦乐乎,同类的游戏还有:夹毛毛虫、麻绳花瓶、盖印章等。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对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是很重要的。因为小班幼儿正处在绘画涂鸦期,绘画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构思,只有涂涂色块,画画线条,常常画完后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此时如果老师能启发帮助幼儿想象一下作品象什么,说一说画的是什么,会使孩子们有所醒悟,惊喜不已,感受到自己本领变大了。老师还要注意观察,及时了解幼儿的设想,帮助幼儿解决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对于激发幼儿兴趣也是很重要。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可以经常给幼儿一点小小的奖励,如:在画画上好看的笑脸,贴个小奖花等,每当幼儿得到奖励时,会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赏一番,在孩子们看来,得到老师的奖励就是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对绘画充满自信,由于经常得到全面肯定,渐渐地,幼儿不害怕绘画了,落笔大胆了,对绘画有了初步的兴趣。

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而他们需要一个同路人与他们一起作伴,打开一扇扇门,步入艺术的殿堂。那就需要大家一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随时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探讨,给予正确的评价,投以赏识的目光,在套路的画面上,挥毫泼墨,为孩子的艺术人生,开启更多的门。

参考文献:

[1]施燕,《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第46页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2—105页。

[3]张金梅,《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一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 》,《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第120页

[4]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3页

[5]袁爱玲,《学前教育创造课程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93页

[6]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89页

[7卢梭:《爱弥儿—论教育》,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第203页。

[8]袁爱玲,《幼儿教育心理学》,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3年第159—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