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教育教学>>教育心得>>正文

《地毯上的游戏》教学反思
发布者:孙守琴   发布时间:2014/6/11 16:12:02   浏览次数:1795

韵律《地毯上的游戏》有趣、活泼,蕴含节奏、身体律动以及社会性的目标,这次我在组织《地毯上的游戏》的韵律活动比较成功,这个律动本身有趣,当然受到孩子的喜欢。幼儿在活动中很开心,但是同时很遵守上课的常规,孩子的兴趣加上有序就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经验,现将这个活动反思如下:孩子都是围成一圈紧挨在一起做这个律动,这个位置和空间安排是很容易引起幼儿之间的摩擦、兴奋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容易受到旁边小朋友干扰。而这个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在比较拥挤的空间状态下,与同伴亲密交流,转圈时,注意不要碰者别人。所以这种拥挤的空间是隐藏目的,是特意安排的。以前我们总是让幼儿找舒服的空位来进行韵律活动或者与同伴的交往,幼儿很少试过紧挨在一起做韵律活动。所以这个活动除了在挑战孩子其实也是在考验老师。本活动的难点在律动的第一小段,也就是和旁边的伙伴打招呼,坐在圈上手指一起点右边伙伴的腿。节奏是* * *** ,孩子当然很快就掌握了节奏,这个简单的动作由于涉及到了方位就变成是难点了,孩子一做动作你就会发现好几个孩子方位错了,而且旁边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跟着错,虽然右手背上点了小红点,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还是很容易出错。于是这个环节就必须用较长的时间来练习,同时必须放在孩子精神最集中的第一环节来解决。我采用了“教师眼神检查”、“幼儿互相检查”、“我帮助你”等方式来练习,幼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一遍一遍不同方式的充分练习让全班孩子都掌握了第一小段,也体现了老师比较充分的了解孩子、考虑孩子。有的孩子在做和同伴打招呼动作时比较用力,同伴马上反应出不舒服不接受,老师观察到孩子轻轻躲避或者不满的脸部表情,于是就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他这样用力的碰你,你感觉舒服吗?”,“不舒服,那我们就轻轻的打招呼”。有的孩子编和同伴打招呼的动作是碰别人的脸或者头,这时老师也发现了这是非常令人不舒服的动作,就和幼儿一起讨论,最后一起选了点肩膀的动作。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也明白了与别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动作要柔和,一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碰的,这也是老师关注到社会性的一面。

我的困惑:孩子跟着我做,对吗?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我的引导下做动作,因为每个动作都是预设的,那在提倡“孩子在前”,时时让孩子自己想象的今天,这样的方式会不会太保守。这个问题在整个活动中困扰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