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教育教学>>教育心得>>正文

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发布者:王学妹   发布时间:2013/10/9 9:15:07   浏览次数:915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没有一个外部的现实,而是一种关系,一种逻辑思维的知识,显示了某种抽象性,幼儿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已有一些体验,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理解事物抽象关系的基本观念。我班幼儿主要靠记忆和熟练来进行计算活动,活动中缺乏灵活性;在观察过程中缺乏细心、专心,大部分幼儿不能积极动手操作,对实验结果不感兴趣等问题。   二、研究的对象:   大大二班48名幼儿   三、实验时间:   2004年3月——2004年7月   四、实验目标:   1、引导幼儿养成喜欢探索周围事物、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等习惯,在观察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引导幼儿细心、专心观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或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物体进行连续观察,找出事物变化的原因,学习简单推理。   3、在游戏、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习,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五、实验步骤:   (一)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观察记录表   教育目标   达标情况   1、学习10以内序数、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显着:38人   不显着:10人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显着:45人   不显着:3人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显着:40人   不显着:8人   4、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清楚地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并能参加较多小组的活动。显着:26人   不显着:22人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显着:18人   不显着:30人   6、学习有条理地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显着:44人   不显着:4人   7、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商与同伴的关系。   显着:10人   不显着:38人   (二)、实验过程:   1、在教育活动中:   教育活动应从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采用生动活泼、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形式,灵活运用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讲解演示法、寻找法、类推法多种方法以保证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幼儿创设探究的条件。例如材料可以多备一点,以供幼儿试误:所提的问题含蓄一点,可以让幼儿思考:留给幼儿探索的时间充裕一点,可以多寻找几种方法等。   善于发现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及最好的方法。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但多种方法中,应向幼儿显示哪一种最合理,帮助幼儿找到最佳途径和方法。善于归纳、总结。一步一总结,将幼儿有那个意思,但没说明白、说完整的地方说出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将幼儿零星的、表面的经验整理上升为较为系统的知识。幼儿应该怎样学呢?教给幼儿怎样整理已有的经验。发现了什么规律?完成任务的方法?完成任务的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完成任务的程序技能,取材料,明确任务,发现材料中可以利用的条件,先设想,再动手操作,自我总结、小组交流,参与集体讨论,知道结论,学会有条理收拾材料。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教育: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如上下楼梯时,可让幼儿一面走、一面计数阶梯的数量。同样,在组织幼儿散步、劳动等活动时,均可随机灵活地引导幼儿认识和复习数、形的有关知识,使幼儿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从而引发他们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