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孩子们餐后散步都会绕到幼儿园南面围墙边的林荫小道上。这天我和孩子们依然绕到了那里,在和孩子们讲讲、说说、笑笑时,突然梓怡大声喊道:“大树长眼睛啦!”我和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顺着样怡小手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真在小径旁的香樟树上看到了大树的“眼睛”。
我仔细看了看,发现那所谓的眼睛是两个虫卵,应该是结成茧后茧中的虫子成年了,然后成年的虫与在茧子上击出了两个小洞,形成了“眼睛”。这样就看似一双有神的“眼睛”。
“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双大树的'眼睛'是怎样形成的吗?”孩子们听了我的问题都愣住了。就在我以为孩子们不会发声表述自己的想法时,孩子们开始脑洞大开了。有的孩子说:“是大树自己长出来的”。有的孩子:“说是别人画上去的”。还有的孩子说:“是小鸟拉的粑粑”。各种各样的答案从孩子奇思妙想的小脑袋中冒了出来。
我把拍下的大树“眼睛”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准备与孩子们和家长共同进行一道科学自然探索课题:带孩子们探索发现大树为什么会长出“眼睛”。这个眼睛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都反应很强烈,也很有趣。晓晓的妈妈在记录中写到:老师给孩子布置的这个任务真的很有趣!我和晓晓这几天观察了许多种类的大树,发现不是每种树上都会有虫子愿意产卵结茧。比如桃树易招介壳虫产卵,对桃树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危害香樟树的有樟天牛、蚜虫、樟果螟等。在香樟树上留下的“眼睛”就是蚜虫留下的。晓晓每天都蹦蹦跳跳地积极寻找大树、寻找虫子、了解这些虫子的好坏,展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是的。《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又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孩子们通过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在教师架构的学习目标下进行了延伸式的探索与学习,得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也体现家园合作在幼儿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