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班幼儿手工教育
【内容提要】:
幼儿从四岁开始,精细动作技能已经开始发展,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手部上,进而提出我们作为教师要紧紧把握好幼儿的这一关键时期,引导、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工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撕贴 剪纸 染纸 泥工 感知力
【正文】: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他的《儿童心理》专著中指出:“幼儿从4岁开始,精细动作技能已开始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手部上,同时这一时期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等也都能发展起来。”作为教师要从幼儿这个年龄段开始,挖掘幼儿巨大的学习潜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让幼儿掌握多种技能技巧,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撕贴、剪纸、染纸、泥工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如(点、线、面、块)等的具有可面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张纸经过撕、剪、贴等,组合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幼儿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得到了满足。
一、剪纸教学是培养小班幼儿创造力的较好手段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剪纸教学中,先让孩子们欣赏一下民间艺术剪纸,让幼儿的剪纸手工活动产生兴趣。刚开始以为小班幼儿根本不会使用剪刀。然而事实证明,小班幼儿不仅能学会正确使用剪刀,而且在教学中还能通过剪刀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这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初上剪纸课教幼儿使用剪刀,可先让幼儿按画好的直线轮廓线剪纸。如教师在彩色纸上画花朵的轮廓,让幼儿先沿线剪后,再贴在画好的草地上,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花园”的画面。为了巩固幼儿使用剪刀,还可要求幼儿回家后用一些如:彩色手工纸、卡纸、花皮纸、蜡光纸、皱纹纸、牛皮纸、挂历纸等,剪出喜欢的图样,把他们剪下来贴在一起,组成一本“画书”。国庆节快到了,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教师教幼儿学剪窗花,上课时,重点教幼儿折的方法,因为折是剪得基础,再教幼儿怎样剪,在什么位置上剪如:剪出气球的样子,先画出半圆再折叠,只要剪出半圆,最后打开就行了。结果出乎教师的预料,大多数幼儿,都剪出了圆形图案,少数幼儿剪碎了,经过几次练习后,大多数幼儿都掌握较好,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还剪出像大人一样整齐、精细的图样。由此证明,小班幼儿完全有能力使用剪刀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撕贴教学可发展小班幼儿小手的灵活性
撕贴教学是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的有效形式。此方法比较简单,对刚刚入园不久,没有经过美术训练的幼儿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可作为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如:撕贴一片小树叶。老师画好树叶样子,并准备深色的彩纸画好树干和树枝的形状,让幼儿练习把撕好的小树叶粘贴在树上,从撕到贴需要的手的灵活、手眼的协调,幼儿对撕贴很感兴趣,撕得快,贴的干净,虽然都将小树很快就贴满了,但出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画面杂乱无章,而有的画面却一目了然,清新爽意,每个小树叶都贴的位置恰当。
三、染纸教学可发展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
染纸是一种较神奇的手工活动,通过染纸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颜色的奇妙变化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及兴趣,激发幼儿学习色彩的积极性。最初进行染纸活动时,可先让幼儿做“染纸玩色”的游戏,为幼儿准备了白纸、红、黄、蓝颜料,画笔等材料,教师先示范在白色纸的一边用画笔任意蘸上三种颜色,然后将纸对折压平,打开后,竟然神奇的出现了一只美丽的花朵,幼儿被这种有趣的形式吸引,很快投入到自己动手操作中去,教师启发他们在纸上按不同方向涂不同颜色,在涂色过程中有一个重点问题要让幼儿掌握,那就是涂色是动作一定要快,不然,颜色干了,再对折压平也无济于事。幼儿经过练习,染出了许多画面,有的画像超人,有的画像蝴蝶,还有的像七星瓢虫……孩子们一会儿说像这,一会儿说像那,老师看了孩子的画也要琢磨一会儿。染纸活动中,充分的让幼儿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
四、根据节日按排小班泥工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在人们的思想中总认为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泥工内容,如:搓元宵,压个圆饼干等,其实这样做不能发掘孩子真正的智力潜能,上简单的泥工课,幼儿对泥工兴趣也不大。这要求教师可根据节日的特点,从制作节日食品入手,来选择有趣的泥工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玩中掌握团、压、捏、柔、串等多种泥工技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可选择泥工制作月饼这个内容,让幼儿把各种各样的橡皮泥团圆压平后,用瓶盖、雪花玩具等材料在上面压上花纹,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做出了花样各异的月饼。通过以上活动,培养了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动手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总之,在小班开展各种手工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能否使幼儿的小手更灵巧,想像更丰富色感更强,兴趣更高,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培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
〔2〕《幼儿教育整体观》 南京师范大学 虞永平
〔3〕周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于开莲.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双重价值探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9期.
〔5〕王蓉.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学前课程研究.2009年第2期. 研究方向:幼儿园手工活动与幼儿个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