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年级组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站栏目>>班级天地>>小班年级组>>正文

手指游戏在小班过渡环节中的作用
发布者:周晓梅   发布时间:2018/10/31 11:39:06   浏览次数:3855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手指游戏是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它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它能给予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

【关键词】小班; 幼儿;手指游戏

“幼儿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经典之语高度概括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内涵。动手即动脑,手脑并用能促进幼儿心智发育。手指游戏是儿童所喜爱的游戏之一,借助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活泼欢快的形式,既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性,也拓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表现力。为幼儿创造充满情趣的天地,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手指游戏具有便捷、简朴、轻巧、灵动的特点,平时可见的纸张、毛线、等道具不仅能使手指跳起智慧的舞蹈,而且能让手指随故事情节开口说话,于说说乐乐中认识,于轻松愉快中挑战,于趣味动手中创造,从而赋予手指活动、手脑互动教学以无穷的创新空间。通过不断做手指游戏活动,使幼儿的小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头脑更加聪明、更加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下面我通过教学实践谈谈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一、富有情境性的手指游戏,能够稳定幼儿情绪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千般宠爱万般呵护,对家人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感到无助、焦虑和不安,有的孩子哭得呼天抢地、有的孩子则躲在角落不敢跟老师说话。这时,我就就得采取有效的方法去亲近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幼儿接受教师,建立起感情,让他觉得老师是可亲的人。记得今年开学初我带小班的时候,幼儿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当家长离开后一直哭闹,但是我发现,只要我一做手指游戏,孩子们就能很快的平静下来。于是,我选用了易学、有趣的《造房子》来跟孩子们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去帮孩子们敲钉子,帮他们盖房子,还将自己美好的房子让孩子们来住(我将幼儿抱到怀里),我和孩子的距离瞬间近了,孩子们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吃西瓜》游戏是我自己编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加深对数字的概念,还懂得不能吃太多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当表演到猪八戒西瓜吃多了肚子疼的时候,孩子们装出很痛苦的表情,逗得同伴哈哈大笑,整个过程气氛活跃,也拉进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二、生活化的手指游戏,能够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学习、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而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会使其终身受益。洗手是幼儿一日生活最常做的一个环节: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保证孩子健康、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点环节。幼儿在刚入园时,我借助手指游戏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将儿歌《洗手歌》添加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变成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手指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洗手的步骤及方法。幼儿园每天中午都有午睡的习惯,午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下午孩子的精力。孩子如果不能在小床上安静入睡,还会影响到别人。我就和孩子一起玩《手指睡觉》。将生活中的技能融入到手指游戏中,一边说一边让孩子操作。孩子不喜欢做的事,变成有趣的游戏后就会很高兴地自己去做,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利于孩子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独立性、创造力、自我价值感等的提高。孩子在做事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学会承担责任,在事情完成后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这对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游戏化的手指游戏,能规范幼儿常规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里的过渡环节就是等待环节,当过渡环节过了一个度那就成了消极等待,我们应该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减少、消除消极等待,就意味着要让孩子在过渡环节中积极、主动起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这样的过渡环节,如早操前后、盥洗前后、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幼儿在这些过渡环节中有的孩子动作快,有的孩子动作慢,有的先,有的后,在这过程中,难免存在漫长等待的情况。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我就和孩子一起玩《包饺子》。在餐前玩这个手指再合适不过了,我还根据当天的菜谱设计了《拉面条》、《炒乍面》等手指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还保证了幼儿的双手卫生。这样的游戏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还优化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

四、角色化的手指游戏,能增强幼儿文明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他们是家里的宝贝,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早晨,幼儿会满脸欢笑的向老师问好,但却不能主动和家长说“再见”,有些幼儿头也不回的摆摆手就跑到了座位上;离园时,刚出活动室的门口,孩子就把手里的文具或衣物一股脑儿的扔到地上,话也不说一句的跑去游戏或玩滑梯了,家长则边喊着孩子边捡起物品追过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幼儿常常会对同伴、家长大嚷大叫,等等。这些都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容否定的是新世纪的儿童,在灵活思考问题、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知识开阔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增长,但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显然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长的溺爱,滋长了一些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不会礼貌、谦让的与人交往;独断、霸道、自私、唯我独尊等等。我就孩子一起玩《手指上课》《手指兄弟》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运用拇指说出游戏当中的语句,让“谢谢”“你好吗”等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幼儿心中。

五、互动性的手指游戏,能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并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现在生活中,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还有要一定的交往能力,要有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在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发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是居住在小区,独门独户,上幼儿园前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这样出来的孩子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技能与经验缺乏,但内心却又非常迫切地想跟同伴交往。幼儿通过玩互动性的手指游戏,能效的提供给幼儿交往的机会,促进了同伴间亲密的交往。我就鼓励孩子相互玩《小动物做游戏》两个幼儿面对面,分别伸出食指当小鸡、小兔、孔雀、小狗、螃蟹,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或将两个食指相碰,或互相弯曲钩住……在手指碰触的过程中,幼儿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亲近感,从肌肤的接触慢慢进展到了语言的交流。

终上所述,在小班幼儿活动中加入手指游戏,其具备操作性与可行性,在小班一日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幼儿对手指游戏有了热切的爱好,而且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内化了幼儿常规意识、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意识、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拓展了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了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神,踏踏实实开展游戏,灵活运用收集的手指游戏资料,不断学习与手指游戏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成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培养更多的能力。手指游戏的发展与应用为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让充满童趣的儿童在这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并获得智慧与情感体验。因此,变着花样玩手指,可以让孩子的左右脑均衡发展,让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最普通、最简单的十个手指,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发下,却可以成为幼儿最精彩和最幸福的十个手指。它使得幼儿充分享受和体验那份欢愉,它使得教师感受到生命存在价值和教育的最大使命感。让我们携手最简单的手指游戏,为幼儿创造出最愉悦、最幸福的彩虹课堂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2001,9.

[2] 孙平.幼儿园特色活动课程《幼儿手指操》(小、中、大).朝华出版社,2007.

[3] 董丽燕.少儿左右脑智力开发手指操[M].气象出版社,2008.

[4] 庄春梅.以手指游戏点化儿童的心灵[J].学前课程研究,2008.

[5] 蔡珂馨,都俨如主编. 幼儿园特色活动课程———幼儿园手指游戏[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