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上的“不速之客”
案例背景
大班的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的东西。强烈的好奇心也让他们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他们经常会向我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怎么来的?” “是什么?”“为什么呀?”……那天在草地上遇到的这只美丽的“不速之客”—— 炸酱灰蝶,又激起了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各种问题一下子涌现了出来,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但是种种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后,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成功体验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案例
连续几天的大雨把大地冲刷得格外清新,绿油油的草地像条柔软的毛毯,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芬芳。今天的天气非常好,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大型玩具区域,是时候让孩子们和久违的大型玩具相处一会儿了。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有的在爬攀登区,有的行走在高高的吊桥上,有的滑在弯弯曲曲的滚筒里,有的坐在滑梯下谈笑风生。这时,我发现三个女孩子围坐在草地上观察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来了一只“不速之客”——蝴蝶。
“老师,你快看这儿有只蝴蝶,好漂亮,它身上有黑色还有蓝色呢!”小朋友们兴奋的很,同时也有其他小朋友闻声而来。
小朋友们围坐一圈,文文伸手想去摸,欣欣立马阻止了他。“别碰,它肯定在睡觉呢!”
“你们说的不对,他肯定受伤了飞不动了,所以停下来了。”
“你们看,旁边有些小虫子,蝴蝶肯定想捉虫子吃呢。”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我也没忍心打断,当他们争论不出结果时回头问我:“老师,你说我们谁说的对?”
“老师,它是不是凤尾蝶?”
“老师,它哪里受伤了?”
对孩子们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也懵了,我似乎也无话可说。
可怜的蝴蝶被我们这么多人围观也没飞走,只是站在草地上微微动了两下。我想它也许是真的受伤了。
我说:“关于蝴蝶的问题我们回去再讨论,我们先把它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吧,以免其他小朋友踩到它。”
在我的提议下,这只美丽的不速之客被我们移到了旁边的花丛中。
我们也排队回去了,在回教室的路上我还听到有小朋友在议论“那只蝴蝶飞走了吗?”
“它受伤了,飞不起来。”......
反思
1. 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我意识到孩子的好奇心已经激发了,但这份好奇心该怎么保持呢?这短短几分钟的讨论决定了这里不会像集体活动一样有计划,有总结。在这里,孩子们充满了自由探索欲望、有着不受约束的需求。教师无法像备课一样做出很多预测和小结,遇到新的问题也无法解决,讨论到最后并无结果。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探索的条件,但我应该怎么支持这样的活动?怎么解决种种问题呢?
《指南》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激发幼儿一探究竟的信念。“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是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人喜欢的隐喻。也是值得我反复揣摩的一句话,因此我也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2.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而我们在很多地方需要适当放手让他们去做,大班幼儿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有一个大致的想法,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了。但是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让孩子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进行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主动行为始终围绕着活动计划进行活动。另一方面也提升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成就感!如:幼儿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收集、整理有关蝴蝶的资料;同伴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相关的展板制作等等。
成长
1.关注幼儿的需要,支持幼儿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共同查阅了资料,和小朋友们共同讨论和解决未知的问题。我们也共同商量了接下来开展活动的内容。一系列的关于蝴蝶的活动,如《认识蝴蝶》、《蝴蝶的一生》、《我们的朋友—蝴蝶》等。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在家长的配合下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
2.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过程的价值远胜结果。
通过活动我们认识了很多蝴蝶,也知道我们上次在草地上遇到的那只“不速之客”叫炸酱灰蝶。幼儿也被蝴蝶的美丽深深吸引,还画出了自己喜欢的蝴蝶展示在了美工区。
对蝴蝶的认识我们在《蝴蝶的一生中》得到了充分的了解。知道蝴蝶的一生的演变过程是卵——毛毛虫——蛹——蝴蝶,并制作成了展板,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我们也了解到蝴蝶主要靠自身的营养活着,也食食一些花粉、花蜜、晨露和污泥等等。热情的家长们也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蝴蝶标本供幼儿欣赏和观察。
对于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开展了活动《我们的朋友——蝴蝶》,幼儿的辩论赛把活动推到了高潮,通过活动我们知道蝴蝶在幼虫期是害虫,因为它啃食植物。在成虫期是益虫,因为它通过飞行给植物传授花粉。大部分的蝴蝶是不会给我们造成物质的损害。当幼儿回忆起在草地上救了那只“不速之客”炸酱灰蝶时,也倍感欣慰和自豪。
由此我想到了幼教这份职业,回想起和孩子们相处的这两年多,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我自己。孩子们的发现和问题也指引着我们老师前进的脚步,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常放慢自己的脚步,和孩子共同欣赏身边的美好。做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应当先读懂孩子这本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学习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肯定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生活中的这一个个“不速之客”能在幼儿园的三年生活中体会到教育的魅力。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