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并且幼儿期又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今在交往方面孩子间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存在自私心理,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会慢慢的去占有,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做任何事情。最近一段时间会经常听到小朋友们的吵闹声和椅子的哐当声。原来小朋友在为椅子开始吵闹争抢,尤其是午休起床后小朋友赶紧穿好衣服来挑选自己的椅子,甚至着急的衣服都未来得及穿就赶忙挑椅子、抢椅子,日复一日,抢椅子风波就这样形成了,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
案例描述:
最近班里经常出现抢椅子的现象。今天中午午休起床,小朋友们穿好自己的衣物,开始搬椅子回座位,突然看到一堆小朋友在椅子旁边不走,一看原来是瑞瑞和一一拉住一把椅子谁也不肯放手,小朋友们在旁边看着他俩吵闹。“这是我一直坐的椅子,从开始到吃饭都在坐着的”,一一理直气壮的说着。“这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你要还给我”,瑞瑞也不肯让步。“那这椅子上也没有你的名字啊?你凭什么说是你的!”一一仰着头,嘟着小嘴,不服气。“那也没有你的名字啊,再说是我先拿到的,为什么和我抢?”瑞瑞着急的哭了起来。一一看到瑞瑞哭了,一一自己也觉得很委屈,泪水掉了下来。只听见旁边的小朋友,有的说:“瑞瑞先搬的椅子就给瑞瑞啊?”。有的说:“我看到一一今天坐的椅子就是这个啊”。有的说:“瑞瑞,你是男孩子,就让让吧”……在一旁观察的我,被孩子们的这些话弄得稀里糊涂,心生疑问。嗯?其他孩子是怎么知道谁坐的这把椅子的呢?我决定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好好谈谈抢椅子的这件事。“好了,小朋友们,先把这把椅子放在前面,你们再去搬一把椅子回位子,这样可以吗?”两个孩子各自随意搬了一把椅子闷闷不乐的坐了下来。
“小朋友们,最近我们班总是会出现大家抢椅子的事情,现在我们来聊聊抢椅子的事,为什么你们会抢这些椅子呢?不是都一样吗?都是给大家坐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有,因为不一样啊”,个别幼儿大声说道。我紧接着又问道:“嗯?真的吗?哪些不一样啊?”。“真的!”小朋友们再次回答了我,略显激动。“它上面有图案的,老师,你看”一一迫不及待的脱口而出而且还指着那个地方给我看。“对的,老师,而且它们有的是新的有的是破的”果果补充道。“我也喜欢有图案的”“我喜欢新的”……就这样七嘴八舌的讨论了一下。
我好奇的观察了班里看似很平常的椅子,仔细看了起来。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好像在期待着我的新发现。哦,还真的有图案,有月亮形状的,有花形状的,还有瀑布的纹理图案,而且因为椅子的颜色深浅也不一样,导致小朋友觉得有些椅子新有些旧。“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形成的吗?原来是木头的纹理,现在你们低下头仔细看看自己坐的椅子是不是都有纹理?”“有的”“我的也有”。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原来自己的椅子上也有图案,明白了无论是颜色不一样还是图案纹理不一样,都是与众不同的椅子啊。渐渐地,“抢椅子”风波平息了不少。
反思:
孩子间发生的争抢、争吵的事,不光是在午睡后发生,在课间休息中也经常发生,而且在一日活动中也常有这种事情发生。这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行为的一种表现,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那么导致幼儿自私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我想第一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该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所以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他所接触的外界事物。像案例中谁先拿到椅子,就认为这椅子是谁的,谁再拿,就是抢他。第二,通过案例中瑞瑞和一一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行为,争抢椅子。非常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谅别人,为所欲为的不良习惯。同时老师在处理抢椅子事件的过程中需巧妙的进行解决。
成长:
1、教师应正确的了解孩子在争抢事件中获得了什么?是什么诱导他们这样?解决争抢事件是孩子沟通、协商、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作为老师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学会思考如何正确引导。同时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
2、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3、培养孩子通情达理。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孩子养成通情达理的思维习惯,例如像以上案例中让幼儿知道幼儿园里的椅子是属于大家的,应该大家一起用。平时,我们还要利用一切学习活动,通过讲故事、讲道理、儿歌等形式让幼儿学会椅子要大家一起用。适时的引导幼儿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4、在一日活动中,提供幼儿一切锻炼的机会。如:我们在幼儿园里可让幼儿带一些自己家里的玩具之类的,让幼儿学会和其他孩子交换玩,学会分享。
5、利用同伴的影响,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如平时看到有关好的现象,及时加以关注与表扬,然后让幼儿一起共同学习。
6、及时与家长沟通,家园同步教育。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受欢迎的。